深圳市,简称“深”,别称鹏城,是广东省辖地级市、副省级市、国家计划单列市,也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。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,珠江口东岸,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,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,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连,北部与东莞市和惠州市接壤。
截至2023年末,深圳市下辖9个区,总面积1997.47平方千米,常住人口为1779.01万人。深圳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,从一个边陲农业县迅速发展成一座充满魅力、动力、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。
深圳市是中国经济的重要中心之一,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06.40亿元,比上年增长6.0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.1,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.6,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.3。深圳在推动产业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,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方面表现突出。
深圳不仅是国家创新型城市,还是现代海洋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,承担着全国性经济中心、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、对外开放门户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角色深圳,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,正以其独特的魅力,书写着交通发展的新篇章。
想象每天清晨,你从温馨的家中出发,乘坐地铁轻松到达工作地点,下班后,又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繁华的街头,享受着这座城市的便捷与活力。这一切,都得益于深圳在交通领域的创新与努力。
一、交通蓝图:未来已来

2022年2月,深圳市正式发布了《深圳市综合交通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为未来五年的交通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。到2025年,深圳将基本建成开放畅达、立体融合、低碳智慧、安全宜行的交通强国城市范例。
1.机场群体系:打造“都市圈22”

深圳将打造都市圈22”机场群体系,这意味着,未来深圳将拥有多个机场,形成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航线网络。其中,深圳机场第三跑道、T1和T2航站楼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,到2025年,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超过7000万人次。
2.自行车高速路:绿色出行新选择

为了鼓励绿色出行,深圳计划建成1-2条自行车高速路,让市民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绿色出行的乐趣。
3.物流业: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
深圳将大力发展物流业,到2025年,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,打造一批新能源二手车专业交易市场,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二、交通建设:重点工程助力发展
为了实现交通蓝图,深圳将重点推进以下工程:
1.盐田港东作业区:打造国际物流枢纽
盐田港东作业区是深圳未来重要的物流枢纽,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。
2.西部出海航道二期:提升港口吞吐能力
西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将提升深圳港的吞吐能力,为深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3.小漠国际物流港:打造综合性物流枢纽
小漠国际物流港将打造成为综合性物流枢纽,为深圳及周边地区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。
三、交通规划:拓展对外国家铁路通道布局
深圳将优化铁路多枢纽体系,完善南北终到、东西贯通、互联互通”的高铁通道布局。东部方向,加快建设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铁,谋划深圳至河源高铁、衔接杭州至广州高铁,形成深圳与长三角地区联系的新通道。
中部方向,加快赣深高铁建设,规划广州至深圳第二高铁、衔接广州至永州高铁,形成深圳联系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。
四、交通发展:十大行动建设交通强市
深圳将实施十大行动建设交通强市,包括海港提振、空港提质、铁路拓展、路网联通、枢纽融城、物流增效、低碳转型、安全守护、治理提升、智慧赋能等。
1.海港提振:打造全球湾区核心枢纽海港
深圳将加快推进全球湾区核心枢纽海港建设,重点包括推进集装箱枢纽港规划建设、加快打造国际LNG枢纽港、有序推进国际邮轮枢纽港建设、完善集疏运体系、促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等。
2.空港提质:建设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
深圳将推进机场设施和服务能力升级,优化提升空中资源配置效率,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,提升航空物流和机场集疏运水平。
五、交通未来:绿色智慧引领发展
深圳将加速构建对外物流枢纽城市物流转运中心社区物流配送站”三级物流枢纽体系,努力建成全球物流枢纽城市。同时,深圳还将大力发展智慧交通,通过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和出行体验。
深圳的交通发展,不仅是为了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,更是为了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深圳将成为全球交通发展的新标杆,为世界展示一座绿色、智慧、高效的现代化城市。